以文兴会,为什么是深圳办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发布时间:2024-05-21 23:28:57 新闻来源:南方网 浏览次数:1114次
五月鹏城,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再度如约而至。以文化为主题办一场盛会,深圳已连续举办了20年。对于一个仅有40余年历史、文化资源曾经并不丰厚的年轻城市来说,深圳为何兴办文博会?
20多年前的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彼时,中国的城市已经进行了拼经济、拼管理两轮竞争,“拼文化”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主战场,也是一个城市能否走向伟大和辉煌的关键所在,国务院参事王京生认为,这正如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所言,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2004年,深圳便创办了首届文博会,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20年间,昔日诞生于深圳的地方性市级展会,已发展成为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20年后的今天,文博会和这座城市的互动共赢还在继续。今年,文博会再度焕新出发,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亮相,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参与度、海外参展商、采购商数量均再创新高。深圳再度在全城凝聚起高度的文化发展共识,拿出十足诚意迎接海内外宾客。
办好一场展,提升一座城。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米兰国际家具展、法兰克福车展......纵观全球知名各大展会,一场品牌展会往往就是一张城市名片。
深圳并非文化资源大市,却培育出了文博会这张闪亮文化名片。文博会见证深圳从文化立市迈向文化强市建设的新阶段,助力深圳探索并走出一条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创新之路。这座城市也以自身见长的数字技术为文博会添彩,让有着文化产业“加速器”之称的文博会更具盛名。
走过20载风风雨雨,文博会未来还将为编织出深圳怎样精彩无限的文化锦绣,值得期待。
从深圳走向全国
文博会“升格”
“一次文博会,神游全中国。”这是置身文博会的真实感受。
贵州馆里古法扎染“布里生花”,江苏馆里绣娘飞针走线;哈尔滨带来“冰城创意”,将冰天雪地景色浓缩于瓷板、珐琅方寸之间;“好客山东”齐鲁文化市集带来一批淄博陶琉、临沂柳编、菏泽汉服等手造精品......
一年一度的文博会,主会场都成为每个省份展示文化“家底”的舞台。全国各地纷纷带着“绝活”来赴约。
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今日这场让全国各地奔赴深圳的文化盛会,是由一个地方性的市级展会发展而来的。
2004年,首届文博会在深圳举办,一“出道”便一炮打响。那一年,文博会5天参与人数近50万,近700家企业参展,1583个标准展位早在开幕一个月前就已售罄,当年便入选“全国十大文化事件”。
文博会的诞生恰逢其时。2004年,我国开始振兴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那一年开始推广创意城市,而深圳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了“文化立市”的战略目标。
可以说,这场以文化之名办的展会,回应的正是时代要求和城市发展所需。
而彼时的文博会名叫“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还只是一个深圳的市级展会。而受到外界广泛关注的文博会,此后快速“升格”为国家级平台。
2006年,文博会的全称改为第二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始由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自此,文博会开始从一个地方性的会展正式转变成一个由国家多个部委共同主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多年来,文博会的影响力“开枝散叶”,分会场“花开全城”。
首届文博仅设有大芬油画村一个分会场。而如今的文博分会场的足迹遍布全城。今年,全市52个文博会分会场将推出400项活动,共舞文化交响。
从1到52个,昔日的一枝独秀,如今已是春色满园,文博会分会场数量的快速攀升,正是文博会的影响力正在深圳这座城市越扎越深的生动体现。
“这些年来,由文博会‘分会场联办机制’催生的文化产业园区达到70余个,有力带动了深圳全域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建评价。
20年来,文博会的展览规模、参与人数和国际化程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文博会的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二十届的超6000家,展览面积由4万平方米扩大至16万平方米,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10余个增加到108个。
多年来,得益于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数字化战略等推动文化发展的种种探索,这些都为文博会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顶着“国字号”的荣光,文博会以自身发展,持续向外界诠释着“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风向标”的意义。
展会实力“带货”
助企“出海”拿订单
博览和交易,是文博会不变的主题。
多年来,文博会以展促商,用国际化的眼光,做贯通全国、链接全球的文化产业的“大生意”。
2006年,第二届文博会在全称上增加了“交易”两个字,也标志着文博会的内涵、目标和功能性的质变。
多年来,文博会的交易额实现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从2004年首届的300亿元,到2014年第一次突破2000亿元,文博会作为国家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贸易平台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多年来,文博会展现出为企业“种草带货”的不凡实力,大批参展商在此收获机遇、拿下订单。
河南开封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深圳参加文博会,没想到一举解决5800万元“万岁山·大宋武侠城”项目启动资金问题,让这一占地五百余亩的大宋武侠文化历史遗迹重展风采。
“参加一次文博会,半年订单不用愁!”在第19届文博会上,山东展馆内的插画师黄嘉琪这样感慨。文博会的前三天,公司带来的曲阜孔庙3D立体书的库存全部售空,其中一份样品也被买走,还对接上了大批有意向的合作客户。
郑州歌舞剧院创作的精品舞剧《风中少林》,在文博会上大放异彩,受到海外采购商的的广泛关注。文博会闭幕后,他们收到的演出邀约不断,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外数十家演艺机构商谈和签订了演出意向和合约。
多年来,借助文博会的平台,深圳文化企业收获全球视野,迈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华强文化科技集团通过文博会与伊朗公司签约,在伊朗共同建设“方特卡通动漫园”项目,在中东国家成功开业大型主题乐园。这个总投资8000万欧元的动漫园,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迪斯尼”走出国门。
深圳市巨邦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文博会充分展示精湛的工艺陶瓷制造技艺,与美国公司签订下金额为4.87亿元的“手绘花瓶购货合同”项目,推动中国陶瓷文化输出海外。
今年的文博会,会展经济“热力值”有望再度飙升。
本届文博会线上线下汇集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家左右参展单位。除历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海内外超220家头部文化企业参展外,文博会将迎来6万名国内采购商和3万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的云上文博会还将同步进行做发布、直播、拍卖等活动。
文博会,不仅是观瞻文化最新趋势的“瞭望台”,也是海内外博览文化万象的“万花筒”,更是助力参展企业寻找商机、为企业“带货”、为观众“种草”的天然平台。
天南海北而来的人,不管是寻商淘金的文化展商,还是交流取经的文化艺人,他们奔赴而来,在这里寻到机遇和“宝藏”,各得其乐。
各国文化相“会”于此
文明互鉴中博采众长
在文博会,中国和世界的距离很近。
漫步于文博会的“一带一路·国际馆”,浓浓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这边售卖着伊朗的波斯地毯,那边展览了印度的精美细密画……各式各样、风格不一的文化产品在这里集中展出交易。
多年来,文博会国际“朋友圈”不断拓展。2015年,第十一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国际馆”。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该馆的参展国家已从2015年的14个增至今年的60个。
不止于此,随着文博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海外展商以及采购商纷至沓来。
2019年第十五届文博会,海外展区面积占比23.5%,吸引了2.2万名海外采购商前来。2023年第十九届文博会,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增至108个,法国工业设计协会等首次参展。而今年第二十届文博会,国际展区面积更从3000平方米扩大至2万平方米。
新朋相识、老友重聚,遍布全球的“朋友圈”,为每年的文博会注入了满满活力。
除了将优质文化项目“引进来”之外,国内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和企业通过文博会“走出去”。
惊艳亮相的景德镇陶瓷远销海外再现高光时刻;国内原创IP“熊出没”系列电影,出海后在50多个国家影院持续上映;深圳本土舞剧《咏春》开启了全球巡演……
深圳御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介绍,去年文博会期间就收到了不少陶瓷作品的订单,“公司的海外市场主要在欧洲,对于国外买家而言,一方面,他们对中国传统陶瓷技艺的认可度很高,另一方面,也希望作品融合当代更夸张大胆、创新的风格。”
近年来,文博会不少参展企业“出海”势头迅猛:华策影视已有15万多小时的视听内容行销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人行影业的艺术节目《舞今中外》融合舞蹈、武术、视效元素,从巴黎街头火到世界;腾讯音乐的JOOX平台占东南亚50%以上的数字音乐市场份额……
在文博会的推动下,深圳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每年约占全国的1/6,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贸易的黄金口岸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
20年来,文博会与深圳文化产业一起发展壮大,一大批文化企业通过文博会走出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出海,扬帆起航。第二十届文博会大幕今日开启,再次走到世界的聚光灯下。在这一平台上,文化产品完成内销和外销,文化项目迎来合作共赢,国内、国际市场实现全面对接。
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迈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一个更加国际范的文博会正向我们走来。
【观点】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建:
文博会与深圳文化产业的“五个新跨越”
自2004年深圳举办首届文博会以来,文博会对于促进深圳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增长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使深圳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不断突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贡献持续提升,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这些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主要体现了五个“新跨越”:
一是增加值实现新跨越。2013至2022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814亿元增长到超过2600亿元,占比GDP从5.3%增长到7.6%,增加值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自2011年以来,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近15%,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二是市场主体实现新跨越。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长近3倍(2013年为3万家,至2022年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打造和培育了文博会等多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也落户深圳。
三是业态发展实现新跨越。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型企业、新型业态、新型模式和新型消费不断涌现,数字文化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培育了腾讯、华强方特等一批数字文化领军企业。
四是产业营收实现新跨越。按照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收数据统计,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4万亿元,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占到全省的49.0%、全国的8.5%,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大关,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五是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根据海关总署2019年-2022年数据显示,深圳市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从2019年的250.13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313.8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从243.38亿美元上升至302.75亿美元。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约1802.7亿美元,深圳文化产品出口位居全国前列,约占全国的18.5%,约占广东省的41%,总体文化贸易保持顺差。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文博会未来可以这些领域承担着新使命:
一是更好促进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更新迭代提速的新形势下,文博会更能以新质生产力汇集优势资源,提高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基础支撑,展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形态,更好依托数字技术,促进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
二是更好完善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创新融合。作为世界文化展会的高端品牌化的展示交易平台,文博会能够吸引更多具有新质特征、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化前景好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参与展示交易,促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激活并升级文化产业新形态,使文化产业发展更具蓬勃生命力。
三是更好推动中华文明进一步走向世界。过去20年,文博会始终承担着中华文化“走出去”平台的重要窗口作用,面向全球,促成了一批国内优秀文化企业和项目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在世界文化贸易舞台上绽放出独有的文化魅力,有力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此同时,近年来,文博会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动文化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每届展会开设的“国际文化贸易展”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吸引了一大批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观展、采购,举办交流活动。
【策划】甘雪明
【统筹】曲广宁 丰雷 郭悦
【采写】南方+记者 刘越亚 杨溢子
【摄影】南方+记者 鲁力 朱洪波
最新资讯
Latest news-
11 2024-11
深圳:前9个月三大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达3961.3亿元 同比增长33.8%
-
29 2024-10
从“修自产”到“修全球” 保税维修成为深圳“外贸新业态”
-
24 2024-10
2024年“坪山高新区杯”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圆满举行
-
24 2024-10
坪山区财政局成功举办欧洲投资政策交流会
-
14 2024-10
“一把手访谈”之坪山篇!坪山区委书记:在改革大潮中展现坪山新担当新作为
-
29 2024-09
粤港澳深四方签署税收合作备忘录 助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
04 2024-08
“智慧海关”赋能深圳高水平对外开放
-
21 2024-05
【好戏看坪山】文博会倒计时!坪山馆亮点抢“鲜”看